理光公司-于浩:智能汽车的理想状态并非无人驾驶

以“创新·升级”为主题的2015上海国际车展于4月20-2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汽车将经历怎样的挑战和发展?车展期间,中国网汽车作为官方合作媒体,充分发挥中央媒体作用,对新一届的上海车展展开全方位现场报道。在车展现场,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工学博士于浩来到中国网汽车展台,接受了中国网汽车的专访。

  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彭波(左),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工学博士于浩(中),中国网汽车主持人关璐(右)

于浩告诉中国网汽车,如果将驾驶这一行动完全由计算机替代,可能并不是理想的状态,这会丧失驾乘乐趣。我认为,所谓智能汽车,就是装载那些能帮助驾驶者提高安全性能,提高驾驶乐趣的智能设备。

 以下为采访实录:

  智能汽车的理想状态并非无人驾驶

  关璐:中国梦,汽车路!这里是2015上海车展中国网展台,我是主持人关璐,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工学博士于浩以及嘉宾普华永道思略特全球合伙人彭波彭总。对于消费者来说,理光应该是比较陌生的,能否介绍一下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

  于浩:理光是一家日本公司,我们公司主要做硬件上面的驱动以及软件的开发。大家见到的MSP打印机、复印机、相机等设备我们都有生产。此次我们与中国网合作展出了一台超软胶投影仪以及智能交互的白板,还有工业专业相机。

关璐:在汽车行业,理光有怎样的贡献?

于浩:许多汽车厂商都会使用我们的办公设备,另外我们也生产工业相机,可以用在交通监控领域,还在做汽车辅助驾驶方面的研发。

彭波:目前大家谈到的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中的相机摄像头等,你们也会做吗?

于浩:我们都在介入。这种辅助驾驶设备可以进行信息采集并自动分析判断,辅助驾驶员驾驶。

彭波:我很感兴趣,目前中国关于智能汽车的报道非常多,但我觉得这一块距离我们的生活其实还是很遥远的,您怎样看待智能汽车的发展?

于浩:智能汽车包括物联网、车联网的概念,包括图屏测试的概念,人机互动概念。刚才在宝马mini展台我看到一个眼镜,这种可穿戴设备也是智能概念。当你搭载有时速、导航信息的汽车时,你的汽车也就是智能汽车。在我个人看来,如果将驾驶这一行动完全由计算机替代,可能并不是理想的状态,毕竟驾驶者的驾乘乐趣将会丧失。我认为,所谓智能汽车,就是装在那些能帮助驾驶者提高安全性能,提高驾驶乐趣的智能设备。

语音控制技术未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

  彭波:我看您还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在智能汽车这块很多是与人工相关的。您观察到的哪些人工智能技术用到汽车里面,或者说比较有前景的技术是哪些?

于浩:现在很多技术都使用在汽车里,比如说语音设置、个性化设置,就像座椅、方向盘具有记忆功能,可以自动调整座椅的位置。下一步人工智能会更关注关联性,比如人与车的关联,车与车的关联等。

彭波:最近我发现手机等设备对语音识别的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您认为能否用语音控制汽车?或者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识别。前不久,有一个视频中显示,当使用方言时,人机对话的效果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在您看来,中国的语音控制技术发展得怎样了,消费者会认可这一技术吗?

  于浩:如您所说,语音控制是比较热的话题,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IT企业均有很大投入,苹果app Store里面也有很多相关应用。

我认为目前语音控制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简短说几条指令,机器听到指令后可以从后台的答案选项里找到匹配项。比如开门、关门,加速、减速,当你说这些词的时候,他会从这几条指令中选择一个候选项付诸实施。这样即便有方言或者因感冒嗓音发生改变,也不会影响使用结果。但如果是完全开放性的大规模讨论,实施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彭波:您觉得在车上需要这样的吗?

于浩:我认为暂时来讲不需要。但有一天如果可以把语音转化为文字,通过短信或者微信发送给你的朋友,如果有这种技术的话,我认为还是十分必要的。

彭波:在您的关注领域内,您所观察到的厂家在人工智能等方面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技术路线?

于浩:时间有限,我并未看到太多有突破性的进展。

关璐:目前汽车行业非常关注整车厂与软件商的合作,比如东风与华为、北汽与乐视。您觉得这会是常态吗?

于浩:我觉得会是常态,我们这段时间总说跨界这一话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产业成熟期,大家期望取得突破,跨界强强联合就很需要了。这不仅汽车工业需要,其他行业也需要。

未来推出保护隐私的移动办公设备

  彭波:我出差比较多,会很长时间待在车里。但在车里办公特别不方便,比如想要发一份传真,录入一些文字等非常不方便,需要将电脑放在膝盖上艰难得完成。理光现在和未来是否有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设备,将车变为移动办公平台的规划?

于浩:我们开始就介绍理光是一家软硬件提供商,事实上我们有很多移动办公概念,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很遗憾今天不能透露太多信息。但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是让办公更简单,更安全。另一方面,您谈到不同场景,不同时间,无处不在的办公也是我们希望实现的目标。

关璐:有时间点吗?

于浩:应该是5—10年左右。

关璐:是已经在概念阶段,还是策略阶段?

 于浩:有些东西在规划做,这个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隐私的问题。比如当我们自己乘坐一台车的时候不涉及隐私问题,但一旦坐在大巴上,就要考虑安全问题。我们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

关璐:时间关系,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了。感谢于总参与我们的专访,谢谢于总!

评论已被关闭。